3月10日,中国化纤协会第七届第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第七届第九次常务理事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陈新伟,以及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单位的企业家和专家、新闻媒体近170人参会。陈新伟主持会议。
常务理事和理事、会员单位的企业家和专家、新闻媒体近170人参会。陈新伟主持会议。
图 |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陈新伟
深耕行业 提质增效
根据协会章程要求,各位理事对理事会重大事项进行了投票表决。最终会议投票通过调整增补部分理事,将高新技术纤维专业委员会调整为高性能和多功能纤维分会,并对中国化纤协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图 |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郑俊林宣读投票事项等
图 |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吕佳滨宣读投票结果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作协会秘书处2024年工作总结及财务报告。她表示,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4年,协会在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扎实有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并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包括: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密切关注行业重大诉求,助力政策决策;深化调研和咨询,不断夯实基础服务能力;积极践行绿色理念,推动行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创新品牌建设,提升中国纤维行业影响力;深入开展国际交流,继续做好行业培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等。2025年,协会将继续秉承踏实务实、实事求是的理念,聚焦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做好行业服务。
图 |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关晓瑞
韧性增强 稳中有进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此背景下,化纤行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主要运行指标实现积极变化。中国化纤协会副秘书长吴文静介绍, “行业平均开工负荷处于高位,其中涤纶直纺长丝、锦纶民用长丝平均开工负荷均在90%以上。全年产量达7475万吨,同比增长8.8%;经济效益同比提升,全年营收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规模,运行质量有所改善。” 展望2025年,宏观环境与政策层面持续为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然而,行业亦需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凭借行业自律、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产业转型等举措,切实有效地应对成本与竞争压力。
协会开展化纤行业基础数据统计和排名工作今年已进入了第八年。依据广大会员与行业相关企业填报的2024年1-9月数据,会议发布了“2024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预排名名单”(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名单)。其中,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恒逸集团、恒力石化、国望高科、赛得利、仪征化纤、百宏聚纤、三房巷、金纶高纤等100家企业入围2024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预排名名单。正式排名将依据2024年1-12月数据进行排名,并将于2025年6月发布。
图 | 中国化纤协会副秘书长吴文静
公布“2024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预排名名单”
Al赋能 智创破局
会议特邀华智新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左延鹊作 “DeepSeek 中国技术创新与 AI 大模型行业应用” 主题演讲,备受关注。他介绍了DeepSeek的两款重要开源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展现其强大实力,并展望了 AIGC 发展趋势等。左延鹊认为,DeepSeek 能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跃迁,效率与创新是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但技术落地、数据安全与资源分配等是其转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敏捷应对、深度整合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图 | 华智新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左延鹊
此外,左延鹊还分享了AI在化纤行业应用中的场景,除了信息汇总、数据分析等通用功能外,AI还可以帮助加速纤维新材料的研发,通过机器人替代和机器视觉替代等方案,在具体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他指出,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运作方式,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重塑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基因。
图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
最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结合AI科技和行业发展特点谈了几点思考:
一是把握关键期,智慧迎挑战。当前化纤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需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将焦虑化为磨练,坚持下去自有好结果。
二是聚焦创新点,实现新转变。化纤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未来将从 “生产制造中心” 向 “研发中心” 转型,创新方向要聚焦高性能、多功能、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智能穿戴等。
三是依托好基础,开拓大市场。化纤行业纺织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稳固,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研发创新活跃度高,且是全球潜在最大最丰富的单一市场,行业发展及产品应用空间广阔,可助力以优质产品满足国际国内需求。
四是拥抱新科技,顺应新变革。AI 将给行业带来变革,尽管接受需要过程,但仍要积极拥抱 AI 技术,促进行业发展。
总之,行业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化纤的未来,依然可期。
如有任何问题,请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 15263983660,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联系客服